尿酸高是怎么回事

作者:周康 发布于:2020/5/18 22:52:50
尿酸高是怎么回事

笔者近日遇到一位老同学,他不到四十岁,却自诉在最近体检中发现血肌酐水平超过正常上限。我关切地问,有没有化验“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简称eGFR)”?他说有,比正常范围有所下降了。前几年一切还好好的。

    我心头一紧,老同学的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意味着肾功能出现了早期的受损,这导致肌酐等代谢毒素难以及时清除。到底他的身体怎么了?据我所知,他没有糖尿病,也没有肾病病史,远离烟酒,还经常做运动,貌似是个很健康的人。我看到他的体检报告,详细阅读了一遍,忽然发现他的尿酸水平很高!

    “我也知道尿酸高不好,会引起痛风,但我从来都没有关节肿痛过。所以,我觉得尿酸高也就算了,没理它。”老同学云淡风轻地说。我却皱起了眉头。其实,高尿酸血症不一定引起痛风,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尿酸是通过人体代谢降解嘌呤后形成的产物,其在细胞外液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速度和经肾排出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成增加和排泄减少或排泄虽不减少但生成大于排泄,均可使尿酸积累而出现血尿酸增高,这种情况多与饮食、环境因素,以及人体自然衰老、遗传体质有关。高尿酸血症,是指体温在37℃时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血尿酸水平超过420mmoL/L(7.0mg/d1),绝经前女性超过357mmoL/L(6.O mg/d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也了解到尿酸与痛风、肾结石的联系,知道痛风会导致关节反复出现讨厌的“红肿热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如果单纯尿酸高,没有痛风发作过,也没有查到患肾结石,那么尿酸高又需要处理吗?

    其实,尿酸是人体的不良分子,它干坏事的机会很多。虽然不少患者处于无症状状态,但尿酸的破坏作用正在悄悄进行,积重难返。当你出现了明显症状时,恐怕已晚了!特别是,尿酸过高会损害肾脏。

    急性高尿酸性肾病主要见于继发性痛风,如骨髓增生病、恶性肿瘤治疗或化疗后,亦可发生在痛风患者及有明显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主要由于肾盂、输尿管和肾小管被大量尿酸填充和堵塞,导致急性肾衰。该病起病急骤,常发生急性肾衰竭,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导致死亡。肾结石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症状及危害,与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有无感染有关。如果肾结石未能及时清除,易合并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或尿路梗阻,加速肾衰竭的进展。

    最容易忽视的是慢性高尿酸性肾病,这以慢性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见,但年轻人也可出现早期肾损伤,4%-5%有遗传家族史,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病,仅10%-20%出现症状,且进展缓慢,常经过十几二十年才发生肾衰。这种肾病早期仅表现为轻度腰痛,40%有轻度水肿,60%血压升高。毕竟,尿酸会慢慢危害、侵蚀肾脏的微细结构,但人体肾脏的代偿功能很强,只要肾小球滤过率不是下降到极危的地步,很多人是没感觉的,小便看来还照排无误呢。

    此外,高尿酸还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遗传体质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人们无法避免,而有些药物(包括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环孢素、他克莫司等)也会存在引起尿酸高的可能,应小心使用、定期监测。至于生活饮食方式,则是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重中之重。

    首先,肥胖者应努力减轻体重,其次,酒精尤其是啤酒,应当远离。白酒也尽量不沾。

    记住,病从口入。贝壳类、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品要避免。现在,我们不推荐严格的低嘌呤饮食,因为依从性差,降尿酸效果有限,且不能满足机体的日常营养需求。严格低嘌呤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过高,反而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其实,动物嘌呤明显升高血尿酸,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红肉如猪肉等)应限制摄入,而植物嘌呤对血尿酸影响不大,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并不会增加痛风发作频率。注意,不含嘌呤或含低嘌呤的含糖软饮料也会增加痛风的发作频率和升高血尿酸!

    我们鼓励饮用脱脂或低脂奶(300ml/日)、鸡蛋一只/日、新鲜蔬菜500g/日、低生糖指数的谷物(粗粮、豆类、黑面包)、饮水>2000ml/日(包括茶和咖啡),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尿酸。花生、麦片、奶酪、非柑橘类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当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都无法让尿酸下降到满意的水平时,病人就需要找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药控制了。

    别嘌醇是传统降尿酸药的代表,不过,病人如肾功能差就不能服用,此外,别嘌醇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突出表现是大面积脱皮,非常可怕。非布司他(Febuxostat)则是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新药,它主要经肝脏代谢为葡糖苷酸,几乎不经肾脏代谢,因此中度肾功能受损时降尿酸作用不受影响,也相对安全。不过,病人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则使用非布司他就应特别谨慎,因为有研究发现它会增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

    总之,要保护肾脏,要远离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我们还是要对尿酸提高警惕,必要时采取积极措施,将这潜在的身体敌人彻底降伏。

    谭健锹
参考网址:
  https://